之前学了十多年的中医,内经看了几十遍,外经也看了十几遍,易水派的书,张元素,刘完素的书,由内经演化出来的书,看了不知几百本,终于搞出了把脏腑按一气周流排布,把上百种中药按后天八卦一气周流排布,把脉按一气周流排,把阳气顺行,把阴气逆行,把血,气都排入八卦中运行,又把五行相生相克,颠颠倒,倒倒颠搞得烂熟,再把五运六气灵活应用,在中国可以说是首个,把五运六气用到日和时上的人,可以说是,在继承中有创新,以为自己这下肯定牛逼哄哄了,谁知,还是不会看病,胸中虽有千方,却无几人有效。
那时的我,深感中医博大精深,自己学了这么多,还是不能触及中医皮毛,故效果不好。
后来,我发现了。。。。
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,这本被尊为神圣经典的书,除了讲针灸章节可看外,其它章节,可以说是悟人子弟了。
真担心,我这样讲,在别人看来,简直离经叛道,我会不会被骂死啊,但是,为了中医的更好发展,为了明智之士,骂就骂吧,因为任何新事物,新观点出来之前,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被打击的过程。
《黄帝内经》,根源于后天八卦,一气周流,在素问的几乎每一章节,都可以看到后天八卦。《黄帝内经》之后的近八成五的书,又是以内经为蓝本,演化而来,《黄帝外经》就更离谱,不只以后天八卦论医,更引以五行颠颠倒倒,把学医人带入迷阵,其实,五行根本不存在生与克。比如,水,可以生任何一种五行,水也可以克任何一种五行,根本不是书上说的生克关系。
病,是看的,引入后天八卦,五行,就变成了“算”,由看病,变成了算病,比如一个感冒人来看病,内经派出来的人,接诊时,望,闻,问,切,开药,如下:
望---看是不会看了,那是搞面相的人才会看,自己又不是江湖术士,不看!不会看!不看气色部位,不看气色深浅,不察病气进退,不辨色之阴阳,如此看法,无语!
闻---也听不出什么东西来,就听到有咳嗽之类,这个不学医的也会听。不听音之短长,不闻声之头尾,不知语发于何处,如此闻法,无语!
问---一般性的问,只问发病时间,历时多长,有何感觉。当问到口苦时,就算到别人病在肝胆,当问到病人头有跳痛时,就算到病人病在心,之后,似有所悟地喃喃自语,说木旺生火,所以口苦头痛,当泻肝平心火。
切---用后天八卦脉法,心肝肾,肺脾肾,切到左寸浮,就说心火,左关弦,就说肝旺,然后又算出木旺生火。开药时,更是经一番五行颠颠倒倒的推算,这种算法,怎样算都可以自圆其说,笑痛我肚子了。
中医,为什么又被传了下来了呢,因为还有一成五左右的,是按先天八卦系统的,经典书就是《伤寒论》,这本书,严格按先天八卦而来,以按天,人,地三者关系来完美表达人体,这是一套简易,直观的方法。
为什么看《黄帝内经》一百遍,也不会看病,看不好病。为什么学《伤寒论》,可以在短时间内笑傲中医界,为什么张仲景,是医圣,这就是理论根源系统的问题,这是路的问题,这是方向的问题,很严重。